​ 我还算是一个比较喜欢看书的人,而且我只看纸质书,我对电子书有一种莫名的偏见,我的强迫症会要求我在书开封之际去感受印刷油墨的气味,会在我阅读的时候要求我去用指尖轻轻摩挲书页,如若不然这书或许就看的不太自在。

​ 我曾经“吞”过很多书,说“吞”字是因为大多书我都看的一知半解,过不了太久就忘了,所以后来我尤其会多看一些小说类的书,因为意蕴悠长、辞藻华丽或者富有哲学的文字,我总是不太能记住的,但是小说的剧情却不容易忘掉。在大学时我看过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以及《数字城堡》,老实说是这几本书让我开始对小说类书籍产生的兴趣,后来又看了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祈祷落幕时》、《恶意》、《沉默的巡游》、《解忧杂货铺》,看过村上村树的《图书馆奇谈》,看过《小王子》,看过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看过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看过亚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看过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象鸟飞向你的山》,看过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看过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等,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这一次双十一又买了不少的书,反正闲下来总有时间可以慢慢去看。

​ 但是当我在慢慢去“吞”这些书的时候,“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又开始在我脑中浮现了。我为什么想要读书呢?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 小时候读书,我总是在新课本发下来的前几天就把所有的课本全部都翻一遍,并且我的记忆力也很不错,总是能清楚地记得那本书的哪一页有些什么内容,那时候我看书的目的很单纯,我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这些能帮助我学习,或许就能考一个好的成绩;上了高中,我偶尔也会去买一些课外的书看,比如沈从文的《边城》,还有林徽因的人物传记,不过尤其是杂志居多,那时候想的可能是提升一下写作的水平,能在考试的时候多拿几分。如今这些都已经不需要了,我还有什么样的目的去阅读呢。

​ 我们可能在有些场合下会听到一些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读书会把人读傻,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关注和回答的人都非常多,里边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答案,但是别人的思考总归是别人的,作为一个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上高等教育的人,我们几乎不太会相信读书无用论,但是切实去体会读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总是有些说不出道明不的。所以对我来说,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 好在这个问题没有困扰我太久。近几年的国内形势以及国际形势多变,国际关系也比较紧张,作为一个平头老板姓我们都已经有了切实的体会,这些国家大事、国际大事怎么离我们这么近?我是一个忍不住好奇的人,并且在面对这些我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我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所以我花了一段时间去简单学了学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而后发现,这些跟东西又可以和历史互相印证,所以我又得花时间去看看历史,而历史上又催生了很多丰富的哲学、科学、文学知识,无一不让我感觉到新奇。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奇特的体验,前人终其一生思考的问题,最终著成了一本书,而我们可能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把文字看完;前人在书中对未来的思考,只是我们对过去的回望,我们很轻松就能看到其对或者不对,正如《兰亭集序》里写到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人类的传承就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向上攀登的,而这种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就是书籍,如今信息科技发达,无数的前人智慧如江水一般,如果我们还仅仅“取饮一瓢”那就太可惜了。在《送东阳马生序》里,宋濂写到自己的求学之路: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反观我们如今,阅读变得容易了,我们反而不想阅读了。记得在《2001 太空漫游》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场景描述,在登月的火箭发射机场,有一块信息展板,内容更新非常地快,上边都是一些最近刚刚发生的大小事,实时性很高,发布和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很低,但是信息的传递和获取约廉价,我们反而不想再去阅读了。这是写自上个世纪70年代的小说,我不得不感慨作者的远见卓识,同时也反思了如今的社会现象。因为信息泛滥,我们大脑的承受能力确实有限的,我们只能接受来自百度、微博或者其他各个App的新闻推送,精炼的标题和描述让我们几乎都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久而久之我们甚至失去了信息加工的能力,这时候这些信息媒介再有选择性地去给我们传递某些信息,就可以直接控制我们的精神,可谓细思极恐。这是可怕的现象,这是病态的现象。

​ 我一直要求自己不去下载抖音快手这类快餐类的短视频App,然后关闭了手机几乎所有App的自动推送,我把我需要关注的信息通过RSS进行了聚合,并且在固定的时间去获取这些信息;我认为确实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世界发生了些什么,但是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需要有能力去分析和思考这些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我需要更多地去阅读,去学习,去了解前人的思考方式和他们在那个时代给出的答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表达了什么观点,这些在美国得到了什么样的应用,美国为什么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又为何会被废除,马克思是如何定义社会主义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又是怎么发展的,我们是如何发展为如今GDP全球第二的国家的,日本上世纪为什么会经济衰退,如今的疫情环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俄国与乌克兰会发生战争……

​ 总之,阅读能给我们带来的,是无需出门就能有的见识与经验,而人之成熟所需的见识与经验,除了时间的历练之外,阅读便是唯一的途径了。